close







告訴我中國的音樂家有哪些??




立即點擊


告訴我中國ㄉ音樂家??急需要有音樂家ㄉ特色喔還有ㄊㄉ作品...





江文也,本名文彬,西元1910年6月11日出生於台北縣三芝鄉,祖籍是福建永定客家人,父親江溫均、母 親鄭氏,1914年舉家遷居廈門。1918年江文也進入廈門旭瀛書院求學,1922年母親病故,遂轉往日本長野縣, 進入上田中學就讀。1929年中學畢業後,遵照父親遺囑進入東京武藏野高等工業學校電機科就讀,由於喜愛音 樂,課餘時間前往上野音樂學校進修,選修聲樂與音樂基礎理論等課程,作曲老師是橋本國彥。1932年工業學 校畢業後,隨即到一家印刷工廠當排版學徒,工作之餘拜日本名音樂家山田耕筰學習聲樂及作曲。同年秋天, 參加日本第一屆音樂比賽,獲得聲樂獎入選;1933年再度獲獎,並獲藤原義江歌劇團團長賞識,聘為該團藝員 ,擔任男中音。 1930年代,江文也在日本樂壇逐漸展露過人的才華,在各項音樂比賽中屢獲大獎。1934年3月管絃樂《白鷺的幻 想》獲得日本全國第三屆音樂比賽作曲祖第二名,1934年6月7日至8日,參加藤原義江歌劇團第一次公演,演出 普契尼的《波希米亞人》。由於江文也在音樂方面的出色表現,獲得當時上田市長千金龍澤信子的芳心,而結為 連理。1934年8月11日至19日,江文也參加留學日本的台灣習樂學生組成的「鄉土訪問音樂團」赴台公演,並特別 為闊別已久的故鄉創作《台灣舞曲》,同時在巡迴公演之餘蒐集各地原住民歌謠。1935年管絃樂《盆頌主題交響 曲》獲日本全國第三屆音樂比賽作曲祖第三名;1936年管絃樂曲《台灣舞曲》在德國柏林舉辦的地11屆奧林匹克 運動會的文藝競賽中獲得二等獎,並榮獲大指揮家溫格納爾銀牌獎,這是江文也在世界的成名作品。 1937年管絃樂曲《賦格序曲》日本全國第六屆音樂比賽作曲祖第二名;1938年《鋼琴斷章小品集》在威尼斯舉行 的第四屆國際音樂節,榮獲作曲獎。 1938年秋天,在前輩音樂教育家柯政和的邀請下,江文也轉往北平,在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理論作曲課程, 課餘從事中國古代和民俗音樂之研究。 1939年初江文也在認識一位北平第二女師音樂系學生吳蕊真,兩人極為投緣,江文也甚至為其改名為「吳韻真」 ,之後,兩人不顧家人反對而結為連理。 1938年至1945年是江文也創作產量最多的時期,他先後創作了許多富有民族風格、旋律優美的作品,如《春曉》 、《靜夜思》、《春夜洛城聞笛》、《漁翁樂》…等。1940年,舞劇《香妃傳》在東京高田舞蹈團演出;而管 絃樂曲《孔廟大成樂章》,由江文也親自指揮日本新交響樂團,分別在3月及8月在東京放送局向中國、南洋、 美國等地廣播。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江文也因為抗戰時期曾為親日組織「新民會」做事而遭逮捕入獄;出獄後,短暫 在北平郊區一所回民中學任教,此時,江文也創作了大量的中國調式天主教聖歌。1950年江文也轉往天津中央 大學音樂系擔任作曲教授,課餘仍勤奮創作。然而不幸的事卻一再發生,1957年江文也在「反右運動」因台灣 人身份被畫右派,教學、演奏、出版的權利盡被剝奪;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挨批挨鬥,被打入「牛棚」; 並在1969年被送往河北清風店第38軍部隊接受勞改。1976年四人幫垮台,江文也在1978年終於獲得平反,恢復 原教職,但此時他因為多年勞改生活,歷經兩次吐血、數次中風而癱瘓在床。在晚年生活漸趨安穩之時,江文 也仍勉強創作交響樂曲《阿里山的歌聲》,然而卻在1983年10月24日因腦血栓症逝世於北京,此曲也成為未完 成的最後遺作。





姜夔:字堯章,宋鄱陽人。因寓湖州,自號白石道人.父知漢陽縣,夔幼隨宦,往來沔、鄂幾二十年。姜氏一生飄泊江湖,依人作客,卻絕不曳裾侯門,逢迎取合。他深諳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綴音譜,是流傳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詞樂資料。著有《白石道人歌曲》及詩集流傳於世。宋?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六:「白石道人,中興詩家名流,詞極精妙,不減清真樂府,其間高處,有美成所不能及。」朱載堉:朱載堉,中國明朝河南省懷寧府(今沁陽市)人,生於1536年,卒於1610年,字伯勤號句山人,為明代樂律學家兼曆算家,更是十二平均律的首創人,比西洋巴哈時期更早一百多年。朱載堉的重要音樂著作有「樂律全書」、「律呂正論」等。而朱載堉在中國樂律史上的重要性在於:他是第一個發明十二平均律用科學方法解決實踐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追求和難解的旋宮轉調理論題,其「密律」就是一種求得十二平均的科學計算公式蕭友梅:1935出生於上海,原籍廣東中山;蕭友梅為中國近代音樂之啟蒙者,於一九二七年在上海創辦中國第一座音樂學府-上海音樂學院。1949隨姑父王雪艇赴台,入台中二中後轉台北成功中學。1951入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還有呂文成、尹自重、何大傻等許多音樂家,為中國人自己的音樂默默耕耘,做了許多工作,甚至是卓有成效。趙元任(1892-1982年):江蘇常州府陽湖縣人。近代中國音樂史上,趙元任先生的歌樂作品佔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趙元任先生對於多種學問都有涉獵,尤其語言學上造詣頗深,因此在創作歌曲時,不論是選詞用韻、語韻與曲調配合多有過人之處,也顯示了趙元任先生的語韻修養已融入了歌曲創作的技法中。趙先生天性自然感情豐富,其歌曲平易近人,曲藝亦十分雋永,耐人回味思量。劉天華(1895-1932):原名壽椿,半農二弟,中國現代民族音樂事業的開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他在我國音樂史上第一個沿用西方五線譜記錄整理民間音樂,大膽借鑒"西樂"改進國樂。他是民族樂器的革新者,將傳統的二胡三把位延伸到五把位,使二胡的表現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將琵琶的四相十品改革成六相十八品半,使琵琶成為世界通用的音律十二平均律樂器。賦予這兩件古老的民族樂器以新的生命。賀綠汀: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家。他創作了很多作品,作品體裁多樣,在我國有重大影響。他共創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鋼琴曲,6首管弦樂曲,10多部電影音樂,還出版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他的歌曲《遊擊隊歌》、《墾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戰爭期間流傳海內外,至今仍是音樂會和歌詠活動中的偉唱曲目。黃友棣:1930年中山大學教育系學生,為了學習鋼琴,曾利用夜晚時段,苦練至深夜。後來得幸拜在從加拿大載譽歸國的名師李玉葉門下,受其鼓勵,於忙碌的半工半讀的生涯中,不斷地練琴、研讀樂理、學作曲。八年抗戰期間,他投入新音樂運動,在以音樂救國的理念之下,做出許多應急的歌曲,其中有不少佳作竟然唱遍全國,例如:「歸不得故鄉」、「杜鵑花」、「月光曲」。林聲翕先生〈1914-1991〉:林聲翕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重要之歌樂作家,對音樂教育工作及作曲之貢獻廣獲認同,且得獎無數,其中尤以台灣所頒授之獎項為多。林先生的作品涵蓋聲樂、器樂、管弦樂及歌劇等.1929年生於彰化,曾留學巴黎學習音樂史與作曲,自巴黎回到台灣之後,除了個人作曲工作之外,有感於台灣作曲土地貧脊,創立製樂小集(1961)、現代音樂協會(1969)、亞洲作曲家聯盟(1973)等機構,曾任教各大學音樂科系,為台灣音樂界培育不少優秀人才。參考資料:http://home.ied.edu.hk/~s0271627/musician.html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2000010KK05676

6972F57E1EC16BB7
arrow
arrow

    文化大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